2017-05-02
T談談

分享

《T談談》台籍美醫吐想死念頭:哈佛畢業如廢材!台灣竟不比白人友善!

前日傳出文壇一顆即將發光的新星殞落的消息,她的父母發出聲明指出林奕含在少女時期因被補教名師欺侮而始終走不出陰影,在寫完人生的第一本小說後就選擇終結自己的生命。
身為人父的我不禁想,是如何巨大的痛苦讓一個孩子願意在生命開始燦爛之際親手終結生命?雖然她不從諱言自己從高中時期就患有精神疾病,也常分享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不了解與誤解。
 
我想,她不隱瞞自己的疾病與寫書的目的,就是要在離開前奮力地讓世人都知道,在她看似光彩的人生背後有著什麼樣的黑暗經歷與糾結。
部分朋友或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她的父母是醫師,出身名門,怎麼會自殺呢?真是不愛惜自己!父母有多傷心她都不知道!」
是的,父母一定很傷心,但你有看到林奕含生前的痛苦嗎?
 
林奕含曾在自己的臉書上說,高三升大學那年,學測放榜時,它是台南女中全校唯一一個滿級分的學生,當媒體爭相採訪時,她僅表示自己喜歡打排球、參加的社團是編輯校刊的青年社。而出來的報導竟然變成排球校隊、校刊主編,令她對於媒體生態相當不滿。
其次,當我蒐集了更多林奕含的資料後,我發現,從她的文字當中可看出仍存有乾淨單純的樂園,這樣的純潔跟她所遭遇的黑暗、性侵形成強烈對比,也在內心中拉扯,可能最終導致精神狀態不穩。
 
有媒體報導,林奕含高三那年考上醫學系,但唸了2週就申請休學。隔年重考考上中文系,也因為疾病的關係導致學業停擺。
這樣的經歷看在同儕眼裏,又成了「考上醫學系說不念就不念?當然,千金大小姐揮霍爸媽的金錢也沒什麼了不起,反正家裡有錢不用工作啊。」這些帶著忌妒的言語,通常都是在不清楚不了解當事人的情況下最容易脫口而出,這樣的脫口而出,聽在當事人耳裡,如同穿心針,字字刺穿充滿陰影的內心。
 
林奕含的情況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成為「得了便宜還賣乖」。有媒體採訪你,竟然還有諸多抱怨?考上醫學系還不念?人生勝利組還不滿?
 
但,我們真的有人了解這個人嗎?我們常常看到一個物體的表面,就以為我們看見了內涵、透析了全貌。社會上仍把憂鬱症當成懦弱者的標籤,迫使憂鬱症患者不敢求助,擔心被污名化,更令親友抬不起頭。不友善的人們,造就了不友善的社會,霸凌不消失,社會不會更好。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是個黃皮膚、黑眼珠的東方人,在白人社會所遭到的歧視沒少過,常以與事實完全不符的言論來打壓我,當時的我以為只要技術夠好,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而且,我以為回到台灣,這個我出生的土地,應該會有歸屬感。
 
但回到了台灣,同為黃皮膚的同業,不比白人友善,甚至霸凌問題更嚴重,像是不時就聽到有牙醫師說「我在美國被告到宣布倒閉」、「我在美國倒了,所以回台淘金」。
有陣子,我也曾萌出自殺念頭,常常在想,天地這麼大,竟沒有我的容身處,明明我的學院、醫院每天都還在營業,怎麼這種言論還是有人相信呢?不論是在白人社會或是華人世界,我都找不到容身之處,甚至認為哈佛大學畢業的我如同廢材。
 
"誠如林小姐所說,這個社會對於精神疾病的認知如同沙漠般的貧乏,也非常「扁平」,所以事情的好壞對錯都由輿論決定。她再聰明、再漂亮也只能困在軀殼裡,那些不為人知的辛酸疾病,可不是網友、霸凌者可以體會的。"
 
原文網址:https://news.tvbs.com.tw/ttalk/detail/topic/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