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士回美國看診,因為疫情等了一年多的病人,堅持「非陳博士不可」。
這位病人是陳博士17年前的全口重建個案,當時花了5個月完成療程,現在每一顆植牙都依然穩固耐用。
陳博士為患者拍了一張斷層掃描(圖一),特別強調的就是「植體角度」。
一冠一釘是趨勢,因為這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方案。
許多人覺得這處大手術,看起來很痛、應該很痛苦;有精奈創一鑽植牙系統,全口一般都是一個小時左右就完成,減少療程時間等於減少術次數,當天就有臨時固定假牙可用。
陳博士還分享其他二個全口28顆植牙案例(圖二~圖四),重點都在「角度」。
這些都是17年以上的老病人,持續追蹤、每一顆植牙都穩穩耐用。
陳博士不是否定文獻,他也發過不少論文,但他也提醒大家:「文獻是很好的參考,但不是聖經,更不是用來否定別人的臨床經驗。」
「基咬骨球盒」由基(platform)、咬(occlusion)、原生骨(native bone)、球(ball),以及 盒Leon’s Box 所組成,每一項因素都同等關鍵,缺一不可!
雖身為植牙手術醫師,始終堅持 Prosthetic-driven implant planning 的理念,而非僅以骨頭為導向(bone-driven)。
如果單純只看骨頭位置,忽略了假牙的連接方向與咬合設計,最終可能導致修復體無法順利就位,或植體角度過度傾斜,進而增加螺絲(screw)或基台(abutment)斷裂的風險。
※ 若需使用影像 X 光片作為文宣或廣告,請事先聯繫並取得同意,感謝您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