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常見問題

Q1. 請問上牙鼻竇區要植牙的話,風險較高嗎?
一般的療法是需上醫院全身麻醉,取腰部增生骨來補鼻竇區骨頭的不足,如順利完成,幾個月後才能做下一個療程,失敗率較高。陳俊龍醫生所發明的五合一植牙法高達99.9%的成功率。
Q2. 植牙手術的流程如何進行?

(1) 檢查:首先牙醫師會詳細檢查你的口腔和牙齒,如有任何發炎、蛀牙、牙周病都需先治療。

(2) 植牙:植入牙體前,需檢查牙床條件,如不足需先補骨。

(3) 裝牙套:確定植牙體與牙床整合完成後再裝上牙套。 

Q3. 每個人都能夠接受植牙嗎?我會不會太老不能植牙?
如有慢性病,只要經過專科醫生同意即可。除了小孩,年紀大小不是問題,老人更需要營養,所以更需要植牙。
Q4. 需要每缺一顆牙就植一顆牙嗎?
如經濟允許,最好缺一顆種一顆,以後牙來說,受力比較大,最好是缺一顆種一顆牙,但每個病人的情況不同,需經醫生診斷後才能正確評估。
Q5. 為什麼有時候植牙的治療療程比較久?
在很難的條件之下,傳統的技術需要等每一階段完成後,才可做下一階段,前後有時長達兩年,還不保證成功。陳俊龍醫師發明的五合一植牙法,即使是最難的案例,也可讓所有療程在一次門診中完成(裝牙套前),大大減輕病人的治療及等待的痛苦。
Q6. 要如何保養植牙?
只要像照顧一般的牙齒一樣,每天刷牙、用牙線清潔及定期回診即可。 
Q7.可以把現有的活動假牙加植牙一起用嗎?
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把病人現有的活動假牙加在植牙上使用,但因為每個病人的情況不一樣,因此要跟植牙醫生做個別診斷以後才可做決定。 
Q8. 植牙可以用多久?
一般臨床實驗報告顯示,正常情況下植牙體最長可用達10年以上。但本中心成功率高達99.9%,保用20年以上。
Q9. 植牙手術會痛嗎?
本中心有更新技術,所以我們大部分的病人都說植牙疼痛的程度遠小於預期,甚至比拔牙還不痛。
Q10. 植牙有哪些主要的好處?
(1) 不必削磨兩旁的健康牙齒。

(2) 牙床骨頭不流失,保持臉部美觀。

(3) 功能與原來牙齒完全一樣。

(4) 防止其他牙齒移位。

(5) 植牙比傳統牙橋壽命多5倍。
Q11. 植牙到底是什麼?
當您的牙齒被拔掉之後,以一鈦合金的植牙體來代替牙根種植到骨頭里,上面再做一個瓷牙就可以讓您恢復原有牙齒功能。 
Q1. 傳統植牙有哪些步驟?

傳統植牙的步驟就是先拔牙,視病人的傷口狀況再判斷是否需要補骨、推高鼻竇讓上顎提升,然後等全部的牙肉和骨頭都補好、長好後,這過程要三四次的手術,有可能花上一年的時間,這過渡期間或許戴上活動假牙。等這過程完成後才再開始進行植牙手術:切開 → 翻瓣 → 縫線。
麻醉後先為病患切開牙肉,再加以將牙齦翻開露出牙槽骨,之後選擇適合的骨鑽,由小至大多次加以鑽孔擴大後,再置入適當型號的人工牙根並縫合,這些都會再增加許多手術步驟與時間和創傷。
而微創五合一®植牙跟傳統植牙最大的不同:可以全部手術步驟一次完成,縮短時間減少手術傷口,當天戴上固定臨時假牙,甚至連手術器械和植牙體都有專利設計,以減少患者不適感。

Q2. 植牙會痛嗎?

許多決定植牙的患者最害怕的莫過於「手術」二字,想到要動刀、會流血,內心就充滿恐懼。事實上植牙的「手術規模」大小,因醫師技術與病患情況而異,如果遇到傳統的牙醫需要挖骨、補骨等等,難免會讓病人卻步;但如果植牙就如同拔牙般快速,不流血,傷口小,只要打一點麻醉藥就不會疼痛,那何必恐懼植牙?讓植牙跟補顆蛀牙一樣簡單的療程,這不是我們所期望的嗎?
「陳氏微創五合一®植牙」就是希望減少大眾對植牙的恐懼,所以研發出讓手術傷口小、療程短,疼痛感降低,造福民眾的優良技術。

Q3. 植牙是全身麻醉還是局部麻醉?
幾乎99%以上的患者植牙時以局部麻醉即可,除非需要取口腔內以外的自體骨來補骨,才可能需要全身麻醉,雖這已是傳統陳舊的技術了,但仍有醫師在施做此手術。
Q4. 骨質條件不好是否可以植牙?
傳統植牙技術上,若骨質條件不好的患者,執刀醫師會先在植牙區內施以補骨手術,以重建骨脊的高度或寬度,再執行植牙手術;如果依據骨質條件好或不好來判斷可否植牙,則執刀醫師的經驗至關重要。而陳氏微創五合一®植牙則不受此侷限。
Q5. 傳統植牙要多久才能接上假牙?
傳統植牙步驟比較多且費時,下顎骨本身骨質較硬,所以需要二至三個月的時間,上顎骨因為骨質軟,通常要到將近半年的時間才能接上假牙,讓牙床受力。不過期間常常因手術種類的不同、醫師技術的影響、或是患者條件不足還需要回去補骨,時間又會往後延。植牙時傷口癒合可分為兩種,一為露頭式癒合(Transmucosa healing)、一種是埋入式癒合(Submergence healing)。不論是哪一種,骨癒合後就會裝上基座,再裝上假牙,如此才算完成植牙。每個人對「快」、「慢」的感受不同,不管手術方式是什麼,都需要遵照牙醫師的評估為主。不過,微創植牙不同,在術後可以立刻植上過渡義齒。
Q6. 植牙手術牙醫師需要做哪些評估?
先了解病患的健康狀況,是否有影響傷口癒合的疾病、口腔內有無發炎組織,牙醫師根據全口X光,或電腦斷層分析病人是否有足夠的骨寬度或深度能植牙,之後再做出病人的下、上對咬牙模型做咬合分析。

但我要再次強調,牙醫技術與經驗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其他的像是植體材質、補什麼骨等,都是可以克服的簡單問題。
Q7. 有牙周病能植牙嗎?
以傳統台灣國民為例,成人牙周病問題者高達九成之多,若想在鄰牙有牙周病的區域植牙,失敗風險偏高,因為鄰牙的牙周病細菌群很容易造成植體周圍發炎,導致失敗,所以傳統牙醫師都會建議先治療好口腔內的牙周病再植牙。

但讀者應了解,牙周病是很難根治的,說穿了只是拖延時間而已。有植牙需要的牙周病患應該多問幾位牙醫師,了解不同的手術方式,再評估牙周病患植牙的可行性。
Q8. 為何植牙費用這麼貴?
植牙不能單單只看植牙材料,來評斷手術的價格,其實每套植牙系統價格都差不多。植牙價格的差別在於手術費用、材料成本、執刀醫師的經驗及日後對植牙的照顧與維護才是價格的重點!有經驗的牙醫師在病患植牙後,還得持續追蹤與維護,這是一個長期的計劃,費用當然有所不同。 
Q9. 人工植牙後可使用多久?
倘若病人的自然牙齒保養的不錯,那麼,植牙後就當作是原有恆牙一樣的照顧即可;如果病人本身的牙齒不重視保養,牙周缺乏維護與清潔,那麼植牙後仍有植體牙周病的問題。所以關於植牙可以使用多久這問題,病人要先問問自己想使用多久,要怎麼照顧它。根據牙醫師的統計,有患者使用超過四十年,也有使用兩年就受損的案例。所以提醒想要植牙的讀者們,一定要徹底做好牙齒保健的工作 。 
Q10. 請問缺幾顆牙齒就要植幾顆嗎?
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冠一釘)最好的植牙方式當然是缺幾顆植幾顆。有些牙醫會推薦植入少一點的牙根,用牙橋方式接假牙呈現,但我不建議這種作法。而所謂的「All on 4」等古怪的植牙法我更是充滿反對質疑。 
Q11. 植牙後一定得拆線?
傳統植牙需等一周至十天的時間再回診拆線,這段期間牙醫師會提醒病患要以不含酒精成份的漱口水清潔傷口;其它的牙齒就依正常步驟清潔即可,但其實只要植牙前先問清楚牙醫師用的是哪一種線,若牙醫師使用可被人體吸收的縫線,就不需要拆線,也不用多挨一次抽線的疼痛。而微創植牙傷口小沒有血液,再加上雷射治療,不需要縫線,病患口腔更不會留下傷痕。 
Q12. 植牙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無論是傳統或是現拔現種的微創,前期失敗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拔牙後沒有徹底清潔、細菌感染所致。

植入人工牙根後的骨整合是最關鍵的時間,若這段期間發生失敗,大部分視為患者本身骨條件問題或初期感染所導致;但若是植牙過了數年植體鬆動導致咬合受力不佳而失敗,則多半是病患口腔清潔不夠徹底,導致感染或牙齒周圍發炎,也有病患是假牙受力太大使骨頭被身體吸收而失敗,但真正原因還是要由執刀醫師,從口內狀況與電腦斷層資料評估後,回答比較客觀。 
Q13. 人工牙根斷裂怎麼辦?
植牙體會斷裂?植牙體斷裂真的是因為病患咬合太大力嗎?

一般人不知道植牙體也會斷裂,植牙體斷裂有很多原因,不只是因為咬合力大,植牙體若是植到不正確位子或植歪,時間久了也容易斷裂,病患可以由X光片來了解植牙體斷裂的原因。傳統的方法:如果植牙體斷了,一定需要動大手術挖更大的洞,將斷裂的人工牙根取出,然後等待骨頭狀況良好再植入新的牙體,等於重新再植牙一次。如果不想取出也可以把牙根留在骨頭裡,只不過這個缺牙處就必須以其它方式做假牙了。

微創五合一®植牙也可以處理這個危機,利用專利的器械把斷裂的植體取出,不需要大手術不需要挖大洞,在短短時間內馬上植入一顆新的植體。 
Q14. 咬合受力太大的原因是什麼?
醫師在製作牙冠時,會依照病患的咬力來分析,製作出最適合的牙冠,如果牙醫師在設計假牙時沒有妥善考慮咬力問題,將來很容易因為受力過大,導致人工牙根承載力量太強而斷裂。一般異常磨牙都是因為精神壓力或咬合不正引起,若病人口腔內有多出的骨突或是異常牙齒磨耗,像是人稱「國字臉」類型的病人,兩頰肌肉較發達,相對的咬合力量較強。經驗豐富的牙醫師會依照個人狀況,來製作適合的假牙。 
Q15. 接上牙冠後咀嚼時為何會覺得疼痛?
這類問題的因素很多,可能是新植的牙對咬合有些問題,或是周圍有蛀牙、感染、牙周病,不然就是牙肉太薄的問題。也有可能咬合或植牙一開始就已經失敗,所以須回診請牙醫師評估與治療。 
Q16. 植牙後要不要特別保養?
植牙所費不貲,病人花大錢無非是希望重新獲得健康的牙齒,所以病人除了要有正確的咀嚼習慣,還需留意植牙周圍牙齦組織的清潔與保養,把它當作是原生的牙齒那般照顧,最好能每三個月定期回診檢查。 
Q17. 3D導引植牙系統,是新趨勢?
在回答問題前,先讓我跟各位分享個故事:
一年前,我去布達佩斯演講,會後,當地的學會主辦人要帶所有的與會者去餐廳吃飯,所有的醫師坐上飯店派來的接駁車,而主辦人因為尊重講師,所以派了台車來接送我。
車上,我的司機就跟著前方的大接駁車的方向走,但是突然間,司機看著導航說:「這台接駁車走錯路了,導航一定走得更快更順。」接著便跟著導航的指示走,我們就與大接駁車分道揚鑣了。
沒多久,我們竟然到了荒郊野外,司機開不出去,在原地不斷繞圓圈,但是司機堅持相信導航,繞了這郊區六次之多。最後在我的堅持下,他才願意打電話求助。
最後我晚了整整一小時才到達餐廳,大家為了等我,餓肚子餓了一個小時。以上只是開車的例子,拉回到人工植牙,試問,如果要你來來回回植牙六次還不成功,你願意嗎?

這裡再分享個故事:
曾經的有個醫他告訴我說:「我選擇了3D導引植牙系統,但植牙還是失敗,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從他的問題中,就可看得出來他相信科技是一切的根本也是最精良的設備。
但我想請問各位,如果每天開同一條路上下班,你會迷路嗎?你需要導航指引嗎?行車導航將駕駛帶往深山、死路、危險處等新聞時有所聞,試問:導航真的無所不能嗎?
也有醫師明知導引板指引的植牙處非骨頭,意思是要醫師在牙肉處植牙,成功率極低;另一位醫師是明知導航指引的植牙處是神經系統,若植牙可能會打斷病患的神經,導致日後顏面損傷。
你猜,這兩位醫師最後怎麼選擇?兩位醫師還是照著導引板替患者植了牙,但你一定會問「明明知道會失敗,為何還是要植牙呢?」
很簡單,因為醫師相信導引板是一切,可以帶他們通往正確的路,如同不認得路的駕駛一般,關鍵在於缺乏自信與經驗。
對牙醫師來說,植牙就像是我每天上下班走的路,是我每天都在做,我非常熟悉的事情。
這樣說並非表示我反對3D植牙系統,只是我認為,每天在做的事,會隨著經驗累積越來越優良,而這優良的程度不亞於科技。
因此您若問我3D植牙系統好不好?我會告訴你,選擇一位有經驗的醫師比選擇一套冰冷的指引系統重要太多了。
我再次強調,所有的手術成功與否,都應以醫師經驗技術為主,科技設備(3D導航或是其他器材)為輔。
千萬不要讓科技當成唯一,凌駕於人性與醫師獨有的專業經驗。病人也應理解,選擇一位技術優良的醫師,比選擇導航還重要。 
Q1. 植牙是老人的專利?

錯!
不是,也有許多年輕人有牙周病或因為意外事故而缺牙,更需要馬上植牙。
 

Q2. 植牙技術還不夠成熟,我再觀望一下?

錯!
植牙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可說是已趨成熟的理念了。但是不同醫生的技術成熟度是有差別的。病人如果再觀望下去於己無益。
 

Q3. 植牙失敗率很高?
錯!
根據國際資料統計,植牙的成功率高達90%,這數據中包含有植牙經驗與無植牙經驗的牙醫師,若民眾要確保植牙成功,一定要慎選有經驗的牙醫師。
 
Q4. 植牙體一定是歐美牌子最好?
錯!
基本上,只要植牙體通過美國FDA都是有一定品質的植牙體,美國FDA是全球最嚴格的標準之一,而醫師的技術與經驗更是關鍵。可是醫生的植牙技術和經驗在全球沒有評鑑標準,所以病人應該要自己多問多看。政府會幫忙把關品質,但牙醫師的技術和經驗要靠自己慎選。
 
Q5. 新聞報導說植牙若失敗會致死?
錯!
失敗有許多原因,主要有三個:
1. 手術時切破穿血管導致流血過多。
2. 細菌感染入侵到體內,深入器官引起心臟疾病、腦中風……等。
3. 手術時間拖太長、麻藥打太多,讓心臟和肺臟麻痺等因素致死,所以都是手術時的人為過失較大宗,而不是植牙、拔牙太多的原因。
 
Q6. 植牙一定都很痛?
錯!
不會的,只要醫師打麻藥與植牙的技術好,都可以將疼痛減到最輕;幾乎不會感到疼痛。 
Q7. 只要是牙醫師就會植牙?
錯!
植牙並無列入牙醫學系課程當中,所以牙醫師都是畢業後自修,所以要慎選牙醫師。但有牙周或口腔外科的專科牙醫師,來執行植牙手術會比較安全,因為他們在開刀這方面比較有經驗,相對的他們的收費標準會高些。 
Q8. 若牙槽骨較少,就不能植牙?
錯!
是可以植的,在植牙時可以填入骨粉,利用自體骨與骨粉的整合,還是可以植牙成功。 
Q9. 植牙是為了美觀而已,不植也沒關係?
錯!
美觀只是一部份,最重要的是重建牙齒功能,讓缺牙者可以飲食正常生活,不再為蛀牙或牙齒維護而煩惱!
Q10. 自然牙最好,不得已才植牙?
錯!
要經過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植牙,理論上來說,缺多少牙,就該植多少牙。若是有一些牙齒鬆動就該考慮植牙,不要錯過「現拔現種」的黃金時間。 
Q11. 植牙體的壽命很短暫?
錯!
只要植入的角度與咬合正確,植牙可用一輩子。只是經驗少的牙醫師不太考慮植牙的角度,所以植牙體受力不佳造成植牙體斷裂或歪斜。 
Q12. 植牙很貴,我等幾年後價格低點再說?
錯!
植牙體與牙醫師的技術都是成本。二十多年來價格並沒變動很多,大約在三千美元上下,變便宜機率很低,植牙體有它一定的成本,醫護人員也有他們的基本開銷,再低只會降低醫護人員對醫療過程的品質和保證。病人為了觀望滿意的價錢,時間拖久了旁邊的牙會移動,牙齦和牙槽骨會萎縮,造成要補骨補肉的額外費用增加,實在得不償失。 
Q13. 高壓氧、雷射、幹細胞植牙法會讓植牙成功率增加?
不一定,但是這一些輔助方法會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骨整合。它們不是雪中送碳的植牙成功關鍵因素,是錦上添花。 
Q14. 植牙後就不用保養牙齒了?
錯!
植牙後更應該保養牙齒,這是你一生中第三副牙,前兩次免費的牙你沒有好好保養,這一次你一定要定期每三個月回你的牙醫師那做保養維護,否則牙齒或植牙體還是會有牙周炎或咬合等問題。 
Q15. 植牙幾個月後有點感覺或牙體有點鬆動是正常的?
錯!
只要植入的角度是正確的,通常不會有異常感覺或牙體,或牙冠鬆動的問題。 
Q16. 微創現拔現種牙成功率較低,危險,慢慢植比較安全?
錯!
微創現拔現種牙就是傷口小、流血少、疼痛少,發炎機會減低,因直接在缺牙處植入牙根,成功率反而較高,一次到位。現拔現種爭取黃金時間才是真正植牙成功的要素,我個人的經驗成功率高達98.8%。 
Q17. 植牙後就不會有牙周病了?
錯!
植牙後若沒有好好照顧牙齒,還是會有植體牙周炎;所以一定要每三個月回牙醫診所保養洗牙一次。車子的零件都要保養了,植牙是口腔的零件之一更需要保養。 
Q18. 植牙後講話會大舌頭?
理論上來說,若植牙位置不對或假牙做太大,干擾舌頭發音,才會有大舌頭的現象。 
Q19. 植牙體歪歪的是正常的?
錯!
不正常,這會影響咬合的力道,植牙體容易鬆動,甚至斷裂,以力學來講,植牙體歪斜就是不正確的。
Q20. 植牙後為了要保養牙齒,只能使用含有酒精的漱口水?
最好不要使用含有強烈酒精的漱口水,應使用較溫和的漱口水保養術後的口腔。加上每三個月一定要找你的植牙醫生保養一次。 
Q21. 植牙後都不能再吃硬的食物了?
錯!
只要植牙成功,植牙體數量和缺牙的黃金比例,角度與咬合正確,是可以吃硬的食物的,就像跨海大橋支柱夠多就會穩固。 
Q22. 植牙後牙齦會黑黑的?
因為植牙體本身材質是鈦合金,呈現黑色。若是牙齦萎縮的病患,透過牙齦才會露出黑色的部分,有牙齦不乾淨的感覺。目前已研發出新的白色植體,就不會有「黑牙齦」了。 
Q23. 植牙失敗後就無法再植牙了?
錯!
大多數可再植牙,大部分的植牙手術是可逆的,就是說骨細胞可以再生,所以手術失敗或不滿意都可以再植,但萬一植體植太長、太歪或斷在牙骨裡無法取出,當然沒有空間再植。 
Q24. 植牙失敗是因為植牙體會被人體排斥?
錯!
汰金屬和氧化鋯不會被人體排斥,植牙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植牙傷口處有細菌感染,導致發炎,造成植體掉落、失敗。 
Q25. 植牙後不能過海關、不能做核磁共振?
錯!
可以過海關,也不會影響核磁共振的檢查結果。 
Q26. 有些人植牙後會有憂鬱症?
牙齒的問題可大可小,又因每個病患的心理素質不盡相同,所以有些病患會有憂鬱情況,不能說完全是因植牙所致,應將病人的生活習慣、人際關係等條件,綜合判斷。但卻實也有病患牙齒有小問題或恐懼看牙醫也會讓病患難以接受,導致憂鬱症。 
Q27. 植牙一定要用假牙齦?
錯!
有些病患的牙齦和骨頭較少或是骨頭被削掉了,所以用假牙齦來保持美觀,但缺點是沒有食物或外界的冷熱和觸感、外表不自然,食物會塞住,說話也可能漏風。
Q28. 有牙周炎不能植牙?
錯!
嚴重的牙周炎常有明顯的病理性牙移位或鬆動,現拔現種牙同時也是在治療牙周病,不會使牙周病惡化,反而可改善病情。 
Q29. 植牙治療方案和費用都不透明?
錯!
每個的口腔情況都不同,植牙是針對每個病患的情況做的客製化治療。此外治療反應也有個體化的差異,也正體現了口腔醫學要求臨床實踐的必要性。所以植只能針對不同個體的需求制定治療方案,與其他病患互相比較是沒有必要的。 
Q30. 植牙體植越少越安全越不痛?
錯!
缺多少顆牙就該植多少顆牙(一冠一釘),這是科學和力學最棒的黃金比例。以微創植牙的方法植一顆牙和三顆牙的疼痛是一樣的,疼痛感不可能乘以三倍。